家长希望孩子能自理自立的方面有哪些

匿名 2022-10-05 09:33 597次浏览

​我家小孩今年八岁了,我们去学校开家长会,看到其他孩子的课桌整体的井井有条的,再看看我的孩子,桌子内外都乱的不行,老师让我们看一下孩子的成绩单,我翻了半天都找不到。我想是时候要培养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了,要不会让其他小朋友笑话的。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精选回答

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必须要学会自理自立。家长同样也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理自立,这样自己也能轻松,孩子也可以更加优秀。但是,很多家长在下定决心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时,又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家长希望孩子能自理自立的方面有哪些?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当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时,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时,对他树立自信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5、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作为一个小学生,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想办法自己解决。

孩子能自理自立的好处:

1、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让他更快地融入一个集体中。最开始接触到就是幼儿园的生活,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要教会他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等等。

2、可以锻炼孩子肌肉群与动作的协调性

动作教育是孩子必需学习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责任感与良手的生活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学习自己完成某一个动作,通常这些动作可以让身体的协调性增强。

3、孩子懂得自我探索

儿童早期的认知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自我探索,是一种求知的能力,也是一种宝贵的能力。懂得自我探索的孩子,不仅具备钻研的品质,还是勤劳的孩子,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因为父母给了孩子一个开放的环境,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促进了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探索。

4、孩子拥有动手能力

一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跟动手能力是正相关的,常动手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很多孩子被父母宠坏而失去“自己动手做”的能力,这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遗憾”。因为孩子的手指动作越多越娴熟,大脑皮层神经元相关的连结越牢固,孩子的大脑越聪明,尤其是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大脑区域越发达。

水萍儿 2022-10-05 11:20

相似问题

  • 家长希望孩子自理自立的方面都有哪些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很优秀。当然,变得优秀的前提,是要让孩子学会自理和自立。因为家长不可能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一辈子,帮孩子做好一切安排。孩子只有拥有自理和自立能力,长大了才有可能独自闯荡,想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家长希望孩子自理自立的方面都有哪些?

    1、家长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上需要自理,为人处事上能自立。

    2、首先我们做的是生活上要打理的井井有条,生活就是一个大学堂,生活自理能力强,其次出去跟朋友相处自立的能力也提升很快。

    3、自理者,讲的是孩子自己承担和料理自己的事务。自立者,讲的是孩子不过多依赖家长,独立自主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4、自理自立是孩子成长应具备的基础品格,也是其做人做事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自理自立法,则是家长从孩子小时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并放开手脚,把他们交给祖国的蓝天,让其像雏鹰那样早日去搏击长空。

    5、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逐步培养其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孩子的自理自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孩子刚出生时,有着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性,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但是,随着孩子的断乳和年龄增长,其要求自理自立的愿望就越来越迫切。如,要求自己行走,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要求自己穿衣服、衣服穿反了应脱下来重新穿等。因而,孩子也就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了。

    6、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孩子能否成才、早成才,外部环境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关键是自身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当孩子摆脱对家长的依附,开始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时,利益的驱使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一份责任,焕发出一种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

    7、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逐步形成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人是需要有精神动力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没有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孩子就不能适应环境,也就不能成才。应该看到,孩子的成才是有条件的。任何不经过艰苦奋斗、积极努力就能成才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8、孩子具备了努力向上、自理自立的精神,他就有了一种精神动力,就会去努力拼搏,并干方百计地克服各种困难,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争取一流的成绩,争创一流的事业,从而促进其尽快成才。实践也反复证明,从小善于自理自立的孩子易成才、早成才。

    2022-09-20 19:27查看全文
  • 孩子自理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当前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对孩子的溺爱、娇惯的家庭为数众多,因而使得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不过还是有家庭培养自己的孩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的,那么这样的孩子都会有哪些体现呢?

    孩子自理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1、孩子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孩子认定的东西和事情能够自己想办法,独立的去完成或者是得到。

    2、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控制关系,孩子们的想法和愿望被征求和考虑。

    3、孩子在父母的支持和指导下,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不是完全的听从父母的意见。

    4、有困难先自己解决,动手动脑。并不是一味的依赖父母,在实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会寻求他人的帮助。

    5、习惯一个人做一些事情(出门逛街,吃饭,旅游,完成复习,找到工作,奖励自己)。

    6、心理上不为他人而活,不为获得他人认同感而活。而是为了自己价值的体现而活。

    7、学会拒绝,简单明了,没有负罪感。不会因为其他的因素造成影响。

    2022-10-12 19:29查看全文
  • 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哪些

    害怕孩子胆小,急切想要改变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在很多时候可能会让孩子的胆小变得更严重,尤其在家长不了解孩子害怕原因的时候。因此想要解决孩子胆小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要找到孩子胆小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哪些?

    一、生活圈子小,没有接触外面的世界。

    有一些孩子其实他是有自信的,很多时候也能胜任一个责任,但是由于孩子内心自卑,缺乏眼见,总担心自己说错、做错,从而不敢与人交流。平时接触的人都是固定的,在遇到新人,孩子就属于那种腼腆型的。这种心理还有可能延至到长大成人,也就是我们说的社恐的一类人,不善与人交流,不敢在陌生场合表达自己,这都是从小的胆小、懦弱心理发展来的。

    二、父母的过度保护。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祖宗”,都怕孩子磕着、碰着,现在的家长也都会给孩子过多的保护。父母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已经习惯了被人保护的感觉。做的任何事都是在极度安全的情况,孩子很少有自己去尝试的机会,故而遇到陌生的人和事,就会从心底产生抗拒。

    三、经常恐吓。

    很多父母在孩子淘气不听话时,就常用恐吓的方式,说这个会伤害你,那个会买了你之类的,久而久之,孩子心理就会留下阴影,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孩子胆小怎么引导?

    1、创造条件,扩大孩子的接触范围。

    对于生性胆小的孩子,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扩大孩子和社会的接触范围。比如,当孩子不敢找别的小朋友玩时,家长可以先带他在旁边看别的小朋友玩,培养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被感染时,家长可以请别的小朋友来邀请自家孩子一起玩。经历几次后,家长可以引导、鼓励孩子主动邀请小朋友玩。让孩子多跟他人接触、沟通交流,有助于让他的性格更加外向,胆量也更足。

    2、不要当众指责孩子。

    当孩子不肯叫人时,有家长会当着客人的面强迫孩子叫,甚至当着客人的面直接指责孩子胆小、不会叫人。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当众指责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自卑和挫败感,使孩子变得更加胆怯和退缩。家长可以等客人走后,再耐心地去引导和鼓励孩子,教孩子怎么给人打招呼。

    3、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胆子太小,父母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这样可以慢慢改变孩子胆小的状况,通常来说,孩子胆子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或是父母经常不在家等,这些情况都会使得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父母平日里要多给孩子营造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要恐吓孩子,在有空的时候多多陪伴孩子,平日里要多和孩子接触,尽量多营造给孩子安全的感觉,久而久之,就可以缓解孩子胆小怕事的状况。

    4、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表现力。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家长可以以游戏的口吻和宝宝在家里多做互动,先让孩子在家表演,一步一步培养自信。让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演,孩子不容易羞怯。表演的内容可以是孩子熟悉的一切题材,如一段儿歌、一段对话、一段舞蹈等。孩子表演完,家长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学会放手。

    敢于放手,让孩子从生活的小事开始磨砺自己。有的家长动不动就说,孩子还小,啥事都不让孩子自己干。这样反而会让胆怯的孩子更加胆怯,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

    6、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赞赏。

    孩子胆小实质上就是不够自信的表现,那么,家长就不要过分溺爱娇宠,要在孩子身上多发现“闪光点”,适当用语言、动作、奖励等形式给予及时表扬赞赏;还可以多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集体表演合唱、跳舞等团体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会一下子让孩子肩负过重的心理“负担”的感觉,容易接受,从而不断克服胆小的心理状态。

    2022-11-28 19:53查看全文
  • 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喜欢和大人在一起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孩子不断的长大,干什么事情都表现的非常依赖父母,这是父母们朋友们就要提高警惕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先从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做起,再培养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可放松。

    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家长不要动手帮助孩子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亲自动手帮助孩子,如果家长看到孩子整理的物品并不理想,就主动帮他去归纳,就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性格,这也就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初衷。

    二、家长请学会“鼓励”

    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初次做一项任务时,即使完成得非常糟糕,家长也应该对其进行表扬,看到孩子进步的一面,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做好家长,此时,只需在旁边指导孩子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即可。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典范,不能一边要求着孩子,另一边放松着自己,这样的双重标准会让孩子变得非常有情绪。

    四、培养最好趁早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越早开展越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做这样的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打下一定基础,就会越来越难以开展。

    五、请学会畏难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表现出“畏难”的样子,装做不能完成的样子,其实这就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帮帮助家长完成了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是非常自豪的。

    六、反复练习

    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得到提高,那么就一定要反复地练习,因为熟才能生巧,如果今天学会了明天就不练了,那实质上还是不会。

    七、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自理能力迅速提高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难,家长们可以安排一个进度表,来慢慢增多孩子的任务。

    2022-11-03 23:26查看全文
  •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父母都比较喜欢惯着孩子,最后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独立做事的能力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

    有些时候父母不用总是担心孩子做事会出现失误,然后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不好这件事情变得没有什么信心。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父母应该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自己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孩子,这样不但可以鼓励到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做事的那份快乐。

    二、多鼓励孩子

    家长事事都带着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多鼓励孩子,多跟她说“你可以的”,鼓励孩子自己处理事情,不要总是依赖他人,时间久了,孩子就能学会自己承担责任了。

    三、教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就算是再小也会有自己的看法,让孩子多听大人之间的对话,了解大人的思想,提前给孩子培养精神上的独立。每天找一个时间,和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询问一下今天又在学校里发生过什么事情,问问他对某件事的意见,耐心倾听他的回答。

    四、避免恐吓孩子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话,往往会心急如焚,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很多家长会选择恐吓的方式,希望孩子乖乖屈服。或许家长的这种做法没有错,但是恐吓的方式则往往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五、拒绝毫无理由的迁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做一个“不完美的妈妈”,放手让娃自我成长。家长必须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自己出去要带的日用品,自己要背的小书包,家长可以在事后给孩子做一些总结。通过不断的积累,孩子也能获得生活的经验,自己也能够更加的独立。

    2022-11-03 22:55查看全文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