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必须要学会自理自立。家长同样也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理自立,这样自己也能轻松,孩子也可以更加优秀。但是,很多家长在下定决心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时,又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家长希望孩子能自理自立的方面有哪些?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当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时,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时,对他树立自信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5、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作为一个小学生,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想办法自己解决。
孩子能自理自立的好处:
1、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让他更快地融入一个集体中。最开始接触到就是幼儿园的生活,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要教会他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等等。
2、可以锻炼孩子肌肉群与动作的协调性
动作教育是孩子必需学习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责任感与良手的生活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学习自己完成某一个动作,通常这些动作可以让身体的协调性增强。
3、孩子懂得自我探索
儿童早期的认知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自我探索,是一种求知的能力,也是一种宝贵的能力。懂得自我探索的孩子,不仅具备钻研的品质,还是勤劳的孩子,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因为父母给了孩子一个开放的环境,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促进了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探索。
4、孩子拥有动手能力
一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跟动手能力是正相关的,常动手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很多孩子被父母宠坏而失去“自己动手做”的能力,这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遗憾”。因为孩子的手指动作越多越娴熟,大脑皮层神经元相关的连结越牢固,孩子的大脑越聪明,尤其是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大脑区域越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