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基本上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平常也很少让孩子去做家务。孩子被呵护过多,极少有机会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于是认为家长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因此缺少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家长要及时做好引导。
小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教育?
一、父母要收起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心理。
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吃苦”了,他才能懂得父母和他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应当。跟孩子讲条件,不要凡事都无私付出。
二、身教大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一言一行,他都会模仿,你做得好的坏的,他都照单全收,因此必须从你开始,做到感恩。当别人为你提供帮助时,及时说上一句“谢谢”,或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回报。当朋友或同事请你们吃饭,记得回请。孝敬父母和公公婆婆,要知道,他们曾经也含辛茹苦将你们养大,现在是儿女反哺的时候。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对对方所做的一切表示认可。
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实施引导。
家庭环境是孩子主要的生存与活动场所,日常的生活内容给着让孩子充分的经历和感受,父母应该利用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体验中不知不觉就学会感恩的能力。具体的,可以采用移情法与共情法,让孩子学会认识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与情绪,并持续做出谦让、互助等良性行为;家长还可以创造一些实践机会,让孩子从中获得启发和引导,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四、父母应让孩子适当的有所付出。
在孩子到一定的成长阶段,有自理能力的时候,父母们就应该让孩子慢慢以行动来加入这个家庭,来为这个家庭做贡献。比如说给下班的爸爸妈妈倒一杯水,陪伴妈妈一起做家务,和爸爸一起洗碗。虽然孩子并不能真正地做些什么,并不能帮助爸妈减少工作量,但是你给他参与的机会,他就会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不轻松。
五、培养孩子懂得亲情。
家庭是各种情感的归宿处,也是孩子感受亲情感受温暖的第一个地方,也是感情的依托。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情商,教育孩子懂得亲情。比如看到电视或者电影感人的情节,可以跟孩子讲解探讨,比如有些电视里父母为了孩子做出的伟大牺牲,这样孩子看了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灵触动,慢慢的也就能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
六、培养孩子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良性沟通,利于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生发感恩之心。我们可以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坦诚深刻的沟通交流,让孩子懂得家长对孩子无私和包容的胸怀,并通过父母优秀的榜样故事和力量,帮助孩子建立强大而温和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平和阳光的心态面对面对人群、面对世界。
小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视作“应该”。
有些父母很擅长“越俎代庖”,把本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抢过来包揽,还主动去负担原本孩子应去承担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感被父母的溺爱消磨殆尽,孩子会习惯性地把父母的付出视作“应该”;当父母没帮孩子或没做好时,就会遭到孩子的埋怨指责。
二、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有些父母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不顾自身经济能力,竭力想要给孩子提供更高层次的物质条件,一味苦自己捧孩子,甚至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无条件满足。这看似是在爱孩子,其实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里是有“特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高父母一等,同时也会滋生孩子本不该有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