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只要一个人拥有自信心,他不管在哪都会发光发亮,并且给人带来活泼开朗的感觉,还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孩子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胆量自然也会有所提升。所以,趁着孩子还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第一步。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
1、身正为范,敢于放手
首先在生活中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所以家长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做一个自信而勇敢的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不要过度焦虑徘徊不前,要表现出一个榜样而应该有的自信,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其次,在生活中要敢于放手,不能一看这个事情,他做不了,你就帮他去做,而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和研究,这样他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就会建立起更为牢固的自信心。
2、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3、多与外界接触
有些父母生怕孩子在外面会吃亏、闯祸、学坏,进行封闭式生活。这就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怕见生人。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去外面玩、与同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体会交朋友的快乐,慢慢消除不安全感的胆小症状。
4、让孩子迎接困难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5、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这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要求受重视,比如孩子提出:“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儿!”如果当时家长忙,没办法陪孩子玩,可以明确说明原因,并告知:“等妈妈忙完了马上陪你”,让孩子感到提出的要求得到了重视。但如果妈妈说:“玩什么玩,没看到妈妈在忙吗?”孩子就会很委屈,有挫败感。家长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6、适度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在做决定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范围。以出去玩为例,可以给孩子一些可行的选择,让他来决定去哪里。比如说:“你想去游乐场还是动物园?”孩子做了一个选择,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7、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父母的责任在于怀一颗期待的新,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每一阶段的适合自己的目标。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的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