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不知者无畏。”当孩子还比较小时,由于认知能力弱,他还不知道有些事情会带来危险,再加上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新事物。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认知能力也越来越强。这时,孩子会对事物有新的理解,也开始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危险性,从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胆小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情况,家长要正确看待,及时引导。
小孩子胆小怎么锻炼?
1、鼓励孩子做出尝试。
想要改变孩子胆小的性格,父母必须转变教育方式,而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进行尝试的欲望,并鼓励孩子将这些欲望付诸行动。当孩子对某些事物或事情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时,父母要告诉孩子亲身体验的好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甚至父母可以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演示,打消孩子害怕的念头。
2、给孩子适当的帮助。
当孩子愿意做出尝试以后,父母不能立即抽身离开,因为胆小懦弱的孩子通常不会轻易打消恐惧的想法,除非有十足的把握。所以,父母要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打气加油,并在适当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孩子帮助。当然,父母要尽量采取语言鼓励的方式,在精神上支持孩子,而不要过多地干预孩子的行动。因为父母参与过多,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确认自己的能力不够。
3、跟孩子一起做总结。
当孩子做完某种尝试以后,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如果孩子的这次尝试很成功,父母则要在赞赏之余引导孩子回顾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难关是怎么度过的,尤其要让孩子仔细回想自己克服恐惧心理的过程,帮助孩子加深印象。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孩子就能变得越来越勇敢。
4、多给孩子创造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解锁新技能是每个人开心骄傲的事情,孩子更是如此,面对问题,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慢慢地他就学会了,掌握了,他不仅体验到了乐趣,更增加了信心,克服了软弱。但是这一步骤要慢慢来,掌握本领是需要时间和技巧,担当也是一步步挑起来的,父母是一步步放手的,多鼓励、多陪伴,共同进步是最好的。
5、让孩子明白责任的重要性。
胆小的人大多数有事不关己的心态,或者胆小逃避能保住自己的利益,缺乏责任心或者使命感,即使出了事也有人善后。这种情况划分责任是比较有效的,责任到人,惩戒分明,到社会也是一样,这样能使得孩子明白逃避没有用,慢慢地主动地做自己的事,尽自己的责,心态上的转变很重要。
6、学会放手。
接触世界、独立面对是成长最快的办法,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看重,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可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生远”,总有一天,他要面对社会,独自生活,保护是护不了一辈子的。现在的“妈宝男”、“妈宝女”,都是大家不喜欢的。面对事情、处理问题是人生的必修之课,父母是一个引导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迟早要放手。
7、爱与鼓励不可少。
胆小的孩子,一般也是缺爱的孩子。因为缺爱,内心没有安全感,就很容易不自觉地害怕和担心。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尽可能地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温暖,内心也会更加丰盈充实,更有安全感。
8、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顺应孩子的天性,客观面对他们的缺点,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信从容地面对困难和责任,即使有过退缩也不要在意,人总是反反复复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进步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给他们时间,给自己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