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感恩就是指能够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且对周围世界的一切和周围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心存感谢。但是要知道,对他人心存感激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可以具有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后期的教育。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孩子脾气大不懂感恩怎么教育?
1、学会寻找教育契机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往往事半功倍;相反,则徒费工夫,徒劳无益。教育孩子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教育契机呢?比如孩子要您与他一起打羽毛球,这是陪伴孩子,走进孩子内心的好机会,只要您有时间,一定要满足孩子。打羽毛球的过程中,与孩子的交流一定非常随意,但是,作为家长,您必须学会“有意为之”。
2、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
孩子不知道家长的辛苦,便不会珍惜家长的劳动,也不会体贴和安慰家长。因此,我们加班到深夜回家时,不用掩饰自己的疲惫;早上为孩子起早做早餐时,不用背着孩子打呵欠;家中财政出现赤字时,直接告诉孩子家中的经济状况。这样,孩子会慢慢地变得理解家长,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
3、自己必须懂得感恩,为孩子做出表率
可以在一家人闲聊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一说某某人曾经对自己有过帮助,滴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人家等等;也可以做给孩子看。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懂得感恩,自己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要真正做到感恩。
4、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这里的“教育”,并不是非得郑重其事的对孩子讲解、训话,而是如春风化雨一般泽润孩子的心田。比如春节要带着孩子给长辈送礼并表达感恩之情;教师节要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无论自己多么忙,家长都要给双方父母买礼物,送祝福等等。家长做到这些,并让孩子进行切身地体验和感受,对孩子的教育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
5、要学会偶尔“示弱”
所谓“示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家长有时候可以稍微“夸张”一点。比如感冒了,有点发烧,家长可以貌似“痛苦”地躺在床上。这时候,可以让孩子给自己端水、拿药,甚至可以让孩子做饭、盛饭、刷锅洗碗。孩子所做的一切,家长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并感谢他的付出。这样孩子就会充分地体验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会更加体贴父母,并逐渐学会感恩父母。
6、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爱
过犹不及,对待孩子也是这样。父母对孩子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给予过多,往往导致孩子对他人的善意、付出由习惯变成了麻痹,乃至滋生出了任性、无理甚至得寸进尺。对待孩子,应该宠爱但不过度,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牺牲自我。要学会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是在体验和试错中长大的,如果父母能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允许孩子在生活中犯错,并纠正、指导孩子改正,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孩子脾气大不懂感恩的原因:
1、家长包办
有很多家庭都是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然后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孩子就认为家长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就不会去感恩,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
2、教育缺失
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是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只会让孩子多做练习题,让孩子多上一些辅导班。他们并不会真正的教会孩子什么是感恩。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感恩的话,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3、环境影响
大家都这样,现在老人跌倒以后,扶与不扶,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因为如果你扶起这个老人,老人很有可能就讹人,但是你如果你不扶这个老人的话,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做人不太好,不太道德,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都是很迷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