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拉磨蹭的毛病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但是,作为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和改善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时间表,在固定的时间段做固定的事情,只要是在一个任务的时间内,可以让孩子自由安排,但到了时间就必须要完成任务,否则就要实行惩罚措施,让孩子长时间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是什么?
1、缺乏时间观念
小朋友还没有充足的时间概念,不像大人会有被时间追着跑的感觉,她们可能对于快速完成一件事,会有什么样的好结果却无感;大人知道上班、上学不能迟到,因为会被老板扣薪水、被老师骂,但孩子没有经验,只会在乎眼前的事。
2、注意力不足
小孩的好奇心强,常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分心,像是吃饭时听到小狗叫,就会放下饭碗探个究竟,于是就边玩边做事,演变成什么事都做一半或是做不完。
3、就是没兴趣
孩子爱恨分明,不喜欢的事就是慢吞吞,爱做不做的,不过要是遇上喜欢的事,可能做个三天三夜还意犹未尽,就像叫她们写功课要三催四请,出去玩就跑第一,是很多孩子的共同毛病。
4、不会做
有时候孩子动作拖拉磨蹭可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你要求她做的这件事,她不够熟悉,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还在发育的阶段,她无法掌握怎样操作比较顺手、哪种方式能最快搞定,看在大人眼里却被解读成拖拖拉拉。
5、被家长养坏了
小孩习惯拖延可能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连爸爸妈妈都拖拖拉拉,爱做不做,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习惯,而且太多家长疼孩子,喜欢帮她们把事情做好好,口头禅是:他们还小,剥夺了孩子学习做事的机会,反正吃不完妈妈会喂我、玩具收不完爸爸会帮我,久而久之孩子的惰性养成,知道会有人帮她善后,动作就慢下来了。
6、父母唠叨
话说得越多,说服力越打折扣,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家长催促孩子时,一不经意就出现这种现象。曾有相关部门,通过对1300名学生进行调查,让孩子们说出最厌恶父母身上的种种行为,“父母的催促和唠叨”高居第三。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思维被拉扯,生活被支配,又不敢硬桥硬马地反抗,只能不主动、不合作、不妥协,也就是磨蹭。
孩子拖拉磨蹭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1、别太勤快,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们
俗话说“懒妈养出勤快孩”,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是“孩子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认真学习就行了。”更甚者将孩子的书包、作业都摆好,等孩子来写作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培养责任感。比如购物时让孩子帮忙拿东西;让孩子独立照顾一株植物,告诉孩子多久浇一次水。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经常忘记,那么没有什么能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会他什么叫做责任。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和自己的思考。
2、给孩子的指令要清晰,有目的性
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一次只给一个指令,不要过多,要直接明了,孩子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有的父母让孩子收拾玩具,收拾一半就责骂孩子另一件事情,会让孩子变得迷糊,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
3、帮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父母应教会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譬如如何规划时间,如何分配时间,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看电视等等,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地支配时间。制定计划表,不用制定的过于精细,而是先制定为时间段,譬如晚上6点-7点,是写作业时间,晚上7点半-8点是阅读时间。要让孩子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否则孩子就是一只蒙头的苍蝇,到处乱飞没有目标。
4、给予及时的鼓励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不停地埋怨孩子。其实当你埋怨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抗拒的,甚至孩子会选择性地关闭耳朵,拒绝听你的责备,并且孩子还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所以面对孩子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小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时,下次她就会努力做的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