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拖拉就会心烦不已,可实际担心的并不是拖拉的现状,而是担心拖拉万一影响了孩子的以后……当看到孩子愣神发呆的时候,家长气不打一处来,随口而来就是催促,指责,甚至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打一顿,你今天这样做,那么孩子今后会更加拖拉磨蹭的,他不会因为你的这种行为而有丝毫的改变。
怎样帮孩子养成不拖拉?
一、制定标准。
对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标准,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项活动完成的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午睡、晚上几点洗漱等等,用规定好的时间,来限制孩子的拖延症,从而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制定规则。
父母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执行,如果孩子继续拖延,就要承担必要的后果,当然这个小小的惩罚可以多样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三、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依赖,若是想让孩子飞翔,毕竟要给他自由的翅膀,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拿主意,自己决定自己该做什么,由自己拖延造成的后果也让孩子自行承担,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会知道其中的坏处,也就不敢再拖延了。
四、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童年应该是欢乐的,有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待太高,给孩子报兴趣班让孩子学这学那,对孩子要求严格,孩子压力大感到痛苦,会想逃避这一切,用拖拉来获得片刻的欢乐,渐渐的也就养成了拖延的毛病。
五、诱导选择。
给孩子尽量出选择题,而不是必答题。要问“愿不愿意”,而不是“赶快去”,约定好时间,你只要督促孩子完成即可。
六、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想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家长不能管束太多,而是应该让孩子养成提前做好准备的习惯。比如在写作业前,自己把涉及的教科书、笔记、作业本准备好,这其实也是写作业的一种仪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