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差、没有自信心,都是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好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及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想要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如何开导自卑的孩子?
1、扬长避短。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所以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强化长处,以弥补不足的地方,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将自卑心理转化成动力,让孩子变得更加努力,更加优秀。
2、发掘孩子的天赋。
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兴趣,还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天赋,比如他讲话比别人讲的快,记英语记得更牢,唱歌更好听,又比如他的肢体动作会更协调等……这些可能都是天赋。所以我们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帮助他,去发掘天赋,鼓励他。当然他不一定在这些有天赋的部分一定有很大成就,一定以此为业。但哪怕只有一点点小的天赋,都会让他觉得有成就感,有成就感,那个信心就会积累的多一点点。
3、遇事多让孩子自己做主。
试着让孩子做主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灌输一种主人翁意识,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并且试着让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做主,比如自己每天穿的衣服、鞋子、家庭晚餐的菜单,出去旅行时自己要带的东西等等。
4、鼓励和表扬。
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让孩子有危机意识,总是习惯性的否定孩子,用这种隐秘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哪懂得那么多,他们只知道家长怎么都不会满意,做什么都会被骂,于是不敢再继续自信了。因此当孩子在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是孩子在某方面获得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增强自信心,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样孩子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过于贬低自己。
5、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书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在阅读的时候,孩子能从书中寻求安慰,甚至还能让他从书中发现自己,找到新的视角看世界,让自己变得勇敢自信,所以家长一定要帮他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家长在空闲的时候,多带他去图书馆,不限制他的阅读范围,在家里给他设立一个专属的“阅读角”,这样就能让他养成阅读的习惯。只有书读的多了,就能有足够的知识理论来支撑他的“交流”,这样就能让他逐渐找回自信。
6、引导孩子健康竞争。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孩子良好的个性,可以根据孩子本身的需要、兴趣出发,帮孩子制定一些合理的目标,让孩子一步步变得更好。还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引导孩子健康竞争,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
7、要有耐心。
并不是自卑的孩子,他们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有些孩子自卑程度较轻,从自卑走向自信会比较快,而有些孩子自卑程度较重,从自卑走向自信就会稍微慢一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家长有充足的耐心去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