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匿名 2022-10-05 09:34 214次浏览

我的孩子今年九岁,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现在小学的教育不只是知识层面的教育了,还有品德方面的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感恩。但虽然有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但孩子还太小,根本理解不了感恩真正的意义,每次完成感恩作业的时候,总是应付了事,完全没有走心,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比老师更有义务教导孩子学会感恩。那么感恩教育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精选回答

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从心底里正确认识感恩的意义。因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尊严。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表演。而感恩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教育。做父母的,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也不会,就一切包办。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了解父母的艰辛,体会生活的不易,珍惜拥有的一切。

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1、要教出感恩图报的孩子 就要自己先懂得感恩

孩子对待父母、长辈的态度直接受到自己父母、老师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父母要尊重、孝敬长辈,老师得体的言行举止等等...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孝顺、感恩的种子也会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当成人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满满的爱与尊重时,就会发现孩子会自然地回馈给你。

2、让孩子与你一同劳动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别让孩子认为得到任何事物都很容易。一同劳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获得想要的东西。比如:孩子在家时,发起一次让孩子帮助父母的亲子任务。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孩子们会懂得,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自己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是因为有父母、老师和所有人在为你辛苦的付出与创造。

3、亲手制作感恩的礼物

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感恩节”。虽然国内没有过这个节日的传统,但对父母来说,这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我们都希望孩子记得父母对他的好,记得有困难时朋友的相助,但光看嘴上强调“须知足感恩”意义不大,让孩子亲手做的一份手工礼物,送给想要感谢的人,这比说教式的感恩教育更有意义吧。

4、大声示爱,写给孩子的感谢信

一年又一年是孩子们的笑声融化了我们每日的疲惫,是孩子天真的童趣消除我们每日的烦恼。我们都在感恩父母的养育,歌颂母爱的伟大,赞美父爱的无私。但每天与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孩子,也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给孩子写一封感谢信,表达我们的爱意吧。告诉孩子:爱就该大声的说出来!

5、留下最难忘的感恩时刻

美好时刻应该被珍存,孩子们在感恩活动之际,留下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感恩照片,一张张光鲜的照片后面,不只是孩子的感恩,还有家长的爱和关怀,让这些爱成为最长久的温暖。学校会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拍下孩子们唱给爸爸妈妈的一首儿歌的视频,拍下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感谢的话,拍下孩子们为爸爸妈妈画下的自画像。

6、参与多种公益活动

比如,带孩子去流浪小动物救助站,一同照顾帮助没有家的小动物。孩子原本就对动物会有格外的爱心,善意。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对比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快乐与幸福,而在这个社会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小动物、小朋友,这样他的感恩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处:

1、利于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品质

当代小学生基本上出生于新世纪,学生自入学起就面临着学习上的竞争和考试的压力,对“知恩图报”等中国的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常出现以个人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把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现在的小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承载了家人的太多期望。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从生活的细节当中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为自已的成长付出的艰辛,从心底尊敬长辈、感谢长辈,以及在言语上、态度上谦逊温和,并在家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言行中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也能让父母等长辈感觉欣慰,这对于和谐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禮貌,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感恩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句。感恩教育,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

洋洋妈妈 2022-10-05 10:41

相似问题

  •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要孩子有出息,家长就算砸锅卖铁都值得。我们不否认家长对孩子殷切的爱,也感动父母这种对孩子无私的付出。但有时候正是这种过度的爱让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性格。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1、对孩子不能娇生惯养。

    过于呵护孩子,百依百顺,就会让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都是该得的,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想要干什么,父母都应该是100% 支持,即使失败了,父母也能收拾残局。这样养育孩子,看起来是孩子不懂感恩,其实就是父母变相地扼杀孩子感恩的意识。

    2、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然后让孩子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一下,这样孩子就能体会父母的不容易,也会在心里感谢自己的父母的付出,也会多体谅自己的父母。所以要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只有先感恩父母,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感恩其他的人。

    3、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要表达感恩。

    当然,这个表达感恩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有感恩的意识。比如对待老人、亲朋好友,要多跟孩子分享感恩的情感。在言传身教的作用下,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感恩,并把感恩作为一种习惯。让正能量不断地滋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恩惠。

    4、对孩子的感恩行为及时表扬与鼓励。

    让孩子的感恩具有仪式感。如利用一些节日:如母亲节,三八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这些具有感恩节日的日子,让孩子参与一些活动:如制作卡片,帮父母做家务,洗洗脚,捶捶背……等。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糖果也十分重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去帮助人。

    5、理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要理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

    6、舍得从孩子的身上“索取”回报。

    除了教会孩子感恩,我们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我们的爱。要舍得去接受孩子对你的回馈:就比如,当孩子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和我们共享时,我们应该坦然接受,不要说:孩子,留着你吃吧;当孩子帮助我们做家务时,我们应该坦然接受,也不要心疼;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我们买礼物时,我们也应该坦然接受,不要说:我们不需要,不要乱花钱等等。

    2022-11-22 19:18查看全文
  • 孩子不知道感恩怎么教育

    父母辛苦养育孩子,为孩子付出,在给予孩子爱和呵护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爱,能够感恩父母。但是,现在很多孩子比较自我,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让父母觉得这样的孩子只知道享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想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只有经历过社会中的苦,孩子才能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

    孩子不知道感恩怎么教育?

    一、让孩子独立做自己的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但不是全权包揽孩子所有的大小事宜。家长应该放权让孩子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承担自己该担的责任,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只偶尔在孩子需要时帮助孩子,孩子心里将怀有感激之情;即使家长没有去帮孩子做,孩子也认为这是正常的,因为本来就应该是自己的事。

    二、为孩子做出表率。

    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才能让他懂得感恩。孩子的眼睛就像是照相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会被他看到眼里、记在心理,并且付之行动。因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仅自己常怀感恩之心,还要引导和感染孩子学会感恩。尤其是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要不吝于表达感谢。

    三、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

    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四、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

    五、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应得的。孩子向父母亲提出要求的时候,父母应该考虑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话,一定要坚定拒绝并告诉孩子理由,让孩子明白得来一切并不容易。

    六、抓任契机教孩子感恩。

    家长可以利用节日或特殊日期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比如,在过节时教育孩子真诚接受并感谢长辈亲属送的礼物,将其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馈赠。教师节时,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祝愿。到父亲节、母亲节时等表达感谢及爱意。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2022-11-23 18:24查看全文
  • 怎样教育不懂感恩的孩子

    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于是拼命努力在外打拼,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条件、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觉得无比欣慰和自豪,所有辛劳都因孩子的快乐而变得值得。但是有时候往往是家长给的越多孩子越不懂得感恩,他们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因此想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要让孩子适当吃一些苦,不吃过苦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真正的成长的。

    怎样教育不懂感恩的孩子?

    一、父母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

    二、利用节日或仪式表达感恩。

    父母还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比如教师节,制作贺卡,感谢师恩。父亲节、母亲节,引导孩子说几句暖心的话表达感谢,让孩子在“仪式感”中体会感恩。可能一次两次节日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次数多了,孩子小小的心里就会种下感恩的种子,并贯之到日常生活中,如果啥也不做,孩子可能“恩”在哪都不知道。

    三、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艰辛。

    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当然的。

    四、点滴小事大作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好品格和好习惯乃至大作为是需要很多小事的培养做基础的,家长需要在细微处着手,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通过对小事的认真对待,孩子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待的重要性,并能主动付出和帮助、懂得知恩图报。

    五、鼓励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应当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例如:帮妈妈洗碗、叠被子、扫地等等。这些家务活不要什么都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比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外面玩,但是孩子不能做自己没做完的事情就不要做,让孩子自己去做。对于孩子完成的事情要积极表扬。父母要鼓励孩子能完成自己应尽到的责任。

    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家长帮忙做一些事情,如洗碗、扫地、拖地、擦桌子等等,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孩子能够做好,就应该表扬和鼓励,如果做不好的话,家长可以帮着改正。如洗碗、擦桌子、洗衣服等。这些事情不仅能培养孩子懂得帮父母干家务活,也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这样,更能让他明白自己也有责任有义务照顾好我们。

    七、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有些家庭由于父母的溺爱,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蛮不讲理、霸道的坏毛病,在家俨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气派。父母不停地给孩子爱,日子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思想也渐渐被固定,自然也就那一感谢父母对他所做的一切,切忌不要对孩子过分宠爱。

    2022-11-23 18:23查看全文
  • 小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基本上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平常也很少让孩子去做家务。孩子被呵护过多,极少有机会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于是认为家长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因此缺少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家长要及时做好引导。

    小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教育?

    一、父母要收起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心理。

    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吃苦”了,他才能懂得父母和他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应当。跟孩子讲条件,不要凡事都无私付出。

    二、身教大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一言一行,他都会模仿,你做得好的坏的,他都照单全收,因此必须从你开始,做到感恩。当别人为你提供帮助时,及时说上一句“谢谢”,或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回报。当朋友或同事请你们吃饭,记得回请。孝敬父母和公公婆婆,要知道,他们曾经也含辛茹苦将你们养大,现在是儿女反哺的时候。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对对方所做的一切表示认可。

    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实施引导。

    家庭环境是孩子主要的生存与活动场所,日常的生活内容给着让孩子充分的经历和感受,父母应该利用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体验中不知不觉就学会感恩的能力。具体的,可以采用移情法与共情法,让孩子学会认识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与情绪,并持续做出谦让、互助等良性行为;家长还可以创造一些实践机会,让孩子从中获得启发和引导,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四、父母应让孩子适当的有所付出。

    在孩子到一定的成长阶段,有自理能力的时候,父母们就应该让孩子慢慢以行动来加入这个家庭,来为这个家庭做贡献。比如说给下班的爸爸妈妈倒一杯水,陪伴妈妈一起做家务,和爸爸一起洗碗。虽然孩子并不能真正地做些什么,并不能帮助爸妈减少工作量,但是你给他参与的机会,他就会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不轻松。

    五、培养孩子懂得亲情。

    家庭是各种情感的归宿处,也是孩子感受亲情感受温暖的第一个地方,也是感情的依托。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情商,教育孩子懂得亲情。比如看到电视或者电影感人的情节,可以跟孩子讲解探讨,比如有些电视里父母为了孩子做出的伟大牺牲,这样孩子看了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灵触动,慢慢的也就能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

    六、培养孩子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良性沟通,利于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生发感恩之心。我们可以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坦诚深刻的沟通交流,让孩子懂得家长对孩子无私和包容的胸怀,并通过父母优秀的榜样故事和力量,帮助孩子建立强大而温和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平和阳光的心态面对面对人群、面对世界。

    小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视作“应该”。

    有些父母很擅长“越俎代庖”,把本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抢过来包揽,还主动去负担原本孩子应去承担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感被父母的溺爱消磨殆尽,孩子会习惯性地把父母的付出视作“应该”;当父母没帮孩子或没做好时,就会遭到孩子的埋怨指责。

    二、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有些父母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不顾自身经济能力,竭力想要给孩子提供更高层次的物质条件,一味苦自己捧孩子,甚至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无条件满足。这看似是在爱孩子,其实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里是有“特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高父母一等,同时也会滋生孩子本不该有的欲望。

    2022-11-23 18:41查看全文
  • 孩子怎么教育才能感恩

    在现在的社会中,不懂感恩的孩子越来越多,没有经历过物质的匮乏,不懂父母的含辛茹苦,是现代孩子们的通病。他们以索取父母为主,稍微不满,就对父母大喊大骂,更不要提感恩父母,一些父母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孩子怎么教育才能感恩?

    1、让孩子知道你的辛苦。

    我们作为家长不要什么都自己扛,多跟孩子说说自己有多辛苦。很抱歉,妈妈不是超人,为了这个家真的很不容易,而你也要承担起来你的那一部分责任。可以让孩子多干一些家务,洗碗,扫地,整理房间……孩子在付出之后就知道了,父母每天刷碗扫地原来也会累,整洁的环境也不是魔法变出来的。

    2、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母首先就要成为感恩的榜样。如果家长在家庭中既是父母而同时又是子女,就更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家长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是会模仿的,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比言教的影响更大。

    3、舍得让孩子吃苦。

    尤其是男孩,因为在蜜罐里生长,是无法体会到蜜罐外的生活,所以父母如果下定决心想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那么请狠下心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洗鞋子、洗衣服,哪怕是用洗衣机洗都没关系,这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另外,能用到孩子的份的,尽量让孩子帮助去做,父母只需注意语气即可,包括跑腿等事宜。

    4、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这里的“教育”,并不是非得郑重其事的对孩子讲解、训话,而是如春风化雨一般泽润孩子的心田。比如春节要带着孩子给长辈送礼并表达感恩之情;教师节要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无论自己多么忙,家长都要给双方父母买礼物,送祝福……等等。家长做到这些,并让孩子进行切身地体验和感受,对孩子的教育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

    5、教导孩子多帮助别人。

    在孩子帮助别人的同时,让孩子学会感受那种别人感谢他的时,他内心的满足感,只有亲身体会到这种感觉,孩子才会明白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感激别人的重要性。

    孩子不知道感恩的表现有哪些?

    一、无视父母的付出。

    有太多的家庭是付出型父母,总认为孩子年纪太小,舍不得让孩子干这干那,结果养大的孩子,习惯了父母的付出,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会体谅父母的辛苦,造成这种局面,也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过度导致的。

    二、吃独食。

    家里有好吃的呢,孩子总是偷摸着自己一个人先吃,特别害怕有人跟他抢,即使是父母他也不愿意,好玩的也是一样,总要先满足自己,才可能会考虑他人。

    三、懒惰成性。

    为了更好的保护孩子,很多父母甘愿充当他们背后的“奴隶”,很多事情都毫无原则地承担。时间久了,孩子就学会偷懒,因为他知道身后有父母,什么事情都有人扛。一旦懒惰成性,将来是很难改正的,孩子完全不会心疼父母的付出,更不懂得感恩。

    四、爱说谎话。

    比如,孩子在客厅里玩耍,不小心把客厅的花瓶打碎了,父母问孩子,这花瓶怎么碎了呀,如果孩子大方的承认,那么没关系,但如果孩子说谎,谎称与自己无关,并还理直气壮的,那说明孩子不爱承担责任,父母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以免将来,孩子会长成一个不靠谱的人。

    2022-11-22 19:20查看全文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