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多数孩子是活泼好动、能说会道、敢作敢为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性格胆小的孩子容易自卑甚至自闭,他们不善于去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里压抑自己,容易不快乐,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家长要及时做好引导。
胆小的孩子怎么教育?
一、不能操之过急。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胆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特别慌张,经常强迫他们和别人进行交往,有时候面对胆小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冷静下来。胆小的孩子面对很多人的时候,会感觉到特别不安,他们更愿意独处或者和一两个朋友玩耍,如果家长总是强迫他们去社交,反而会加剧内心的恐惧,让他们变得更加胆小。
二、让孩子多接触外界。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界,为孩子创造与人接触的平台,不要让孩子总是待在家里,相反如果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出胆子大的孩子的。
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许多孩子胆小,是因为孩子没有自信心,所以家长不要任意的指责孩子,以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让孩子进行学会自我肯定。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做得好给予适当表扬,做的不好,应该耐心的教育引导并给予鼓励他下次做好,这样既肯定了孩子的价值,也不会让孩子的尊心受挫折。
四、树立正面的榜样。
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体贴。
胆小的孩子对别人的态度特别敏感,他们在外不能充分表现自己,较少获得关注和满足,在家里就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
六、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宝宝,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七、多运动,增加社交活动。
爱运动的孩子大都积极阳光,外向。所以多鼓励孩子运动,可以报一些需要团体合作或者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譬如篮球,足球类互动都特别适合孩子参加,一来发泄出孩子多余的精力和心中的压抑感,寻找到发泄的渠道。二是让孩子享受到运动的快感,在团队合作中,懂得团结配合,学会和别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