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孩子平时成绩不错,可一到考试就会发挥失常,尤其是在大考中。临近考试之时,有些孩子会失眠,有些会没有胃口吃不下饭,有些会紧张的会忘记写名字,还有的就是平时已经百分百掌握的题会在考试时丢分。这都是考试紧张的表现,很多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知。
孩子考试紧张怎么办?
1、帮助孩子做好考前心理准备。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考试。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的引导,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家长循序渐进。
2、培养积极心态。
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抱有,“孩子一定要考上好学校”“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这辈子就没有希望了”等过于绝对的不合理信念,要认识到这些不合理信念带来的负面作用,并进行积极调整。同时,家长也要多注意与孩子沟通,多观察孩子是否持有类似的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孩子调整认知,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正面的,开放的,多维度的方式看待事物,以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应对考试。
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高涨的孩子,他们更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探索未知世界。因此,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让孩子逐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由此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就不会将考试看的太重。
4、考前的放松是有必要的。
很多家长信奉着“临阵磨刀,不快也光”的想法,从而在临考前给孩子们安排一大堆的复习资料,希望孩子能再多学一些。但事实上,孩子不仅很难将知识学进去,还会因为需要复习的太多,时间太短而产生很大的焦虑。因此家长们在临考前可以让孩子们放下书本,一起出去散散心等,适当的放松利于调整心态。
5、注意休息是重中之重。
考试是一场需要高度集中,并且消耗体力的活动。因此考前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家长考前仍旧让孩子们挑灯夜战,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很可能影响到考试的状态。因此考前早点休息,注意身体才是最为当务之急的事情。
孩子考试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一、家长太忙,和孩子疏于沟通。
不少家长的工作都不轻松。上完一天班回到家还没喘口气呢,又得做饭、做家务。晚上有一点空闲时间,只想安安静静地躺一会儿、刷刷手机。若是再要认真地陪伴孩子、倾听孩子,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日积月累的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的距离慢慢就远了,孩子的心事、烦恼得不到正确的疏解,压力由此而生了。
二、对分数过于重视,给孩子带来压力。
“这次考试一定要进步啊,上次这几门课都没有及格!”“期末考试你给我用点心,别再退步了行不行?”在考试前,家长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传达给孩子这样的话语,家长对于分数的强调,无形之中给孩子会带去很多的压力。我们都是成年人,有压力时都会有自己的排解方式,但是孩子因受自身年龄、生活经验、认知和思维能力等的限制,管理压力的能力还非常有限。
三、学习压力大,劳累加重心理紧张。
考试快要到了,每个家长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在考试中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孩子既不想让父母失望,也不想能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因此,伴随着略渐繁重的课业和大人们焦急的心态,孩子们更容易产生紧张、压力大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