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时期,孩子们通常活得都比较没心没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在乎外人的看法,他们会慢慢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就很容易变的自卑起来。自卑的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因此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自卑情结,一定要及时做好对孩子的引导。
孩子心理自卑怎么办?
一、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否定和忽视,这样会让孩子得不到尊重,而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变得自卑。
二、教会孩子“积极暗示”。
自卑的孩子从心底里觉得自己不行,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我做不到、我不可以一类的消极言论,为了让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明白暗示的作用,并且让他学会“积极暗示”。让他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神态,每天早上起来就舒展身体,告诉镜子里的自己,我可以!我很棒!我能做到!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很快就可以从自卑中走出来,成为一个自信、积极的孩子,毕竟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容小觑。
三、支持孩子学习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东西。
如果孩子喜欢一样东西他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时候我们可以支持孩子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课余特长,还能够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样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多创造让孩子取得成功的机会。
在培养孩子的自信方面上,我们应该多创造让孩子取得成功的机会。大家可以设置一下对孩子来说有一点难度,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让孩子完成。当孩子成功之后,可以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孩子的成功次数多了起来,那么他们将会变得更加自信大胆,面对失败也不会急于否定自己。
五、赏识和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来自外人的赏识和信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爱的浇灌和别人的赏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多赏识自己的孩子,信任他们的能力和做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六、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我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都会有高的自我肯定力。”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才会有勇气,有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