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并不懂得感恩,动手打父母也是常有的事情,懂得感恩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因此当孩子缺乏感恩之心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做好引导。
不懂感恩的孩子怎么教育?
1、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
孩子不知道家长的辛苦,便不会珍惜家长的劳动,也不会体贴和安慰家长。因此,我们加班到深夜回家时,不用掩饰自己的疲惫;早上为孩子起早做早餐时,不用背着孩子打呵欠;家中财政出现赤字时,直接告诉孩子家中的经济状况……这样,孩子会慢慢地变得理解家长,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会越来越懂事,主动地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会越来越知道感恩。他会懂得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自己不能坐享其成,而应该努力争取,回报父母。
2、要学会偶尔“示弱”。
所谓“示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家长有时候可以稍微“夸张”一点。比如感冒了,有点发烧,家长可以貌似“痛苦”地躺在床上,看孩子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肯定会表现出一些关心。这时候,可以让孩子给自己端水、拿药,甚至可以让孩子做饭、盛饭、刷锅洗碗。孩子所做的一切,家长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并感谢他的付出。这种感谢,这种幸福,及时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充分地体验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会更加体贴父母,并逐渐学会感恩父母。
3、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4、要学会放手。
舍不得让孩子干这个,做那个,最后养出的孩子就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家长要学会放手,把属于孩子该做的事情,一件一件都让他去做,让孩子学会做饭菜,让孩子学会做家务,都没有什么害处,反而他们越来越懂得体谅父母。
5、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
在家里的小事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提出的意见不错,那么可以按照孩子的意见来执行。不要忽视孩子的建议,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尊重,还能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责任心。
6、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品性塑造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没有陪伴关心,或者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不和谐的环境中,那么孩子是很难为他人提供温暖的,所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