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孩子的心理也是这样,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对自己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此,他们经常会放大自己的弱点,夸大别人的长处,从而是脆弱的心灵遭受打击,慢慢养成了自卑的性格。有自卑倾向的人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或倒霉的命运,而把成功归因于侥幸,有这种心态的人时常会孤独寂寞、离群索居、灰心丧气,以致于在为人处事诸方面丧失勇气和信心。
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1、不敢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自卑的孩子往往存在社交障碍,甚至是正常的眼神交流和沟通都变得非常的困难,更多的时候,自卑的孩子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而不是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2、做事畏首畏尾。
自卑导致孩子不自信,做事畏首畏尾,躲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与成功擦肩而过。
3、胡乱比较。
比较是人的天性,不光是小孩,大人之间也存在不少的比较,但是孩子更爱比较,身体上、生活物质条件上、学习上,方方面面都喜欢比较,比别人强就高兴,比不上别人就不开心,自卑。
4、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感强的儿童,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优秀的表现。所以,他们有着比一般儿童更强烈的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甚至会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的赞扬。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自卑的感受。
5、过于敏感多疑。
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别人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还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心理,对别人的批评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如大哭大闹,极度消沉等。甚至会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孩子自卑怎么引导?
1、多和孩子平等交流。
父母在跟孩子谈话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教育的心态,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地位比较低。所以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以朋友的心态,以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讲道理,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的。
2、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家中如果能够开辟出一个小天地,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哪个空间里面自由地玩耍,不受束缚,孩子会因为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空间而感到非常骄傲,从而可以增强自身的自信心。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需要机会与不同个性的孩子交往,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并且孤僻的孩子要多交些开朗的朋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冒险的活动。
4、扬长避短。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所以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强化长处,以弥补不足的地方,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将自卑心理转化成动力,让孩子变得更加努力,更加优秀。
5、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有些孩子之所以自卑,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提出的一些要求甚至是不符合孩子的年纪和实际能力,严苛的要求很难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长时间的挫败感积压在心里,就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所以家长需要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努力的意义,逐渐树立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