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匿名 2022-10-28 22:13 230次浏览

9岁,男孩,很自卑,之前为了改善他的性格给他报了一个兴趣班,想让他变得自信一点,可是孩子去了几天就不去了,问他什么原因也不说,怎么办呢?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精选回答

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孩子的心理也是这样,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对自己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此,他们经常会放大自己的弱点,夸大别人的长处,从而是脆弱的心灵遭受打击,慢慢养成了自卑的性格。有自卑倾向的人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或倒霉的命运,而把成功归因于侥幸,有这种心态的人时常会孤独寂寞、离群索居、灰心丧气,以致于在为人处事诸方面丧失勇气和信心。

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1、不敢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自卑的孩子往往存在社交障碍,甚至是正常的眼神交流和沟通都变得非常的困难,更多的时候,自卑的孩子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而不是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2、做事畏首畏尾。

自卑导致孩子不自信,做事畏首畏尾,躲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与成功擦肩而过。

3、胡乱比较。

比较是人的天性,不光是小孩,大人之间也存在不少的比较,但是孩子更爱比较,身体上、生活物质条件上、学习上,方方面面都喜欢比较,比别人强就高兴,比不上别人就不开心,自卑。

4、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感强的儿童,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优秀的表现。所以,他们有着比一般儿童更强烈的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甚至会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的赞扬。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自卑的感受。

5、过于敏感多疑。

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别人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还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心理,对别人的批评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如大哭大闹,极度消沉等。甚至会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孩子自卑怎么引导?

1、多和孩子平等交流。

父母在跟孩子谈话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教育的心态,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地位比较低。所以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以朋友的心态,以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讲道理,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的。

2、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家中如果能够开辟出一个小天地,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哪个空间里面自由地玩耍,不受束缚,孩子会因为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空间而感到非常骄傲,从而可以增强自身的自信心。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需要机会与不同个性的孩子交往,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并且孤僻的孩子要多交些开朗的朋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冒险的活动。

4、扬长避短。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所以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强化长处,以弥补不足的地方,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将自卑心理转化成动力,让孩子变得更加努力,更加优秀。

5、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有些孩子之所以自卑,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提出的一些要求甚至是不符合孩子的年纪和实际能力,严苛的要求很难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长时间的挫败感积压在心里,就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所以家长需要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努力的意义,逐渐树立自信心。

彼此的爱 2022-10-28 23:53

相似问题

  • 小孩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阳光的,可是有很多由于父母不合理的教育,造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而一个自卑的孩子,很难变得优秀,因为他们时常否定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有突出的表现。

    小孩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1、不敢说话。

    在每一个课堂里都有一些学生,当老师要大家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沉默寡言,甚至眼光不敢跟老师接触,生怕在众人面前说话。这些孩子就是自信心不足,或者在某一方面觉得比较自卑了。

    2、悲观。

    心态积极的孩子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的去面对,自卑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消极的逃避、不敢面对问题,甚至有时候还有严重的悲观情绪,总是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看不到积极地一面。

    3、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4、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孩子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小孩自卑家长怎么教育?

    1、巧妙地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

    这种方式很简单,在对孩子做出表扬时,只要把主语“我”改成“你”就可以了,也就是把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改变成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譬如“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房,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就可改为“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你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已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赞赏必须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做作的。

    2、让孩子独立。

    如果父母总是帮孩子处理、解决问题,孩子就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也就不能体会独立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因此放手让孩子去做,引导孩子如何去做,才能在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同时,也培养着孩子的自信心。

    3、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告诉孩子,通过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加油,来撞击出生命的火花,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当然,这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心理、摆脱烦恼的一种乐观情绪。

    4、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父母在生活当中还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告诉我孩子失败并不可怕,谁都会失败,一定要学会自我鼓励,相信自己可以的,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慢慢的孩子自然而然都会有这种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消除不自信。

    5、让孩子体验成功。

    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充满自信。家长带领孩子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充分表现自己。让孩子在众多人面前受到夸奖,展示才能。这么做既能让孩子在活动中结交朋友,也能孩子体验到成功后会对生活更加充满兴趣和自信。

    6、不要太过强势。

    有的家长性格比较强势,认为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错误时,会直截了当的说孩子不对孩子不行。甚至在孩子没有到达自己的要求时,在孩子面前完全表现出自己的失望和不满。导致孩子变得不敢轻易做决定,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事都做不好做不对,不能让家长感到满意,从而更加自卑。

    7、给孩子建立更多的兴趣。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要让孩子建立更多的兴趣,帮孩子找到更多兴趣的时候,孩子就会非常的努力,如果还在努力之后,别的小朋友非常羡慕他的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慢慢增强,这样的孩子会更加有益于他的成长。

    2022-11-09 20:04查看全文
  • 孩子自卑的表现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即使他成功了,他也会存在自卑,正是因为各种低自尊,他们才有动力去取得这样的成功。适度自卑可以促使孩子获得成功,但是过度自卑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家长要及时做好引导。

    孩子自卑的表现?

    一、封闭自我。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刚上小学的孩子,更喜欢热闹。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偶遇另一个孩子,两个人很快就变得难舍难分。但缺少自我认同的人,往往会害怕别人的评价,但人与人的接触一定会产生各种评价。所以,为了避免别人的不接纳、不喜欢对自己的伤害,他们索性会选择封闭自己。所以,孩子内向不合群,并不是性格使然,而是自卑感限制了他迈进朋友圈的不乏。

    二、过分敏感。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被关注的,但自卑的孩子并不能幸福的享受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信息,所以心中总是在想:他和别人说话是不是在讨论我?他们是不是在笑话我,我是不是哪里没做好?

    三、家里横外面怂。

    有些孩子在家里胆子很大,甚至是小霸王、小公主的类型。但是一出家门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的话也是一副让人欺负的模样。总之,内外差别很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内心其实是自卑的。

    四、漠不关心。

    为了减少自我否定的痛苦,有的孩子会进行话题转移。当遇到一个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时,他会用“我不要”来代替“我不行”,这样他就可以在心理给自己留一个可以强大的空间:我得不到是因为我不喜欢,如果我做了我就能得到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孩子不积极的原因。

    孩子自卑怎么办?

    一、帮助孩子找出原因。

    试图识别出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的确切原因是什么。如果孩子的体重比其他孩子重的话,帮助孩子减肥。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话,就要帮助孩子提升知识技能。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的自卑感,都要尽全力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二、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会增强孩子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

    三、引导和帮助孩子制订可望而又可及的目标。

    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了信心及孩子有了自信心,不等于孩子就很快可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很快就可以克服自己的缺点与弱点,或者从失败转变为成功。须知,孩子要从自卑转变为真正的自信,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要缩短与别人的差距并最后赶上和超过别人,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需要把赶上和超过别人的总目标化解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四、帮助孩子提升适应能力。

    自卑的孩子往往适应能力是比较弱的,他们的潜意识里总是会否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阻止他们独自面对生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独自锻炼的机会,帮助孩子跨越恐惧和焦虑的坎,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让孩子有表现自己能力的平台,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新朋友,这样更利于让孩子充分地发挥内在成长力量,有目的的生活学习,以达到逐渐掌控自己生活的目标,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五、建立成功档案。

    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成功档案”,准备一个表格,记录下孩子表现好的地方。然后把表格粘贴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当表格慢慢填满,孩子的自信也会逐渐增长,终有一天会消除内心的自卑。

    2022-11-08 00:19查看全文
  • 孩子自卑的十种表现

    说起来孩子自卑,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贫穷,物质的匮乏确实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也确实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但却不是根源,真正让孩子自卑的是和父母日常相处中,父母的行为,孩子自卑,家长是有很大的责任的。

    孩子自卑的十种表现?

    一、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感强的儿童,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优秀的表现。所以,他们有着比一般儿童更强烈的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甚至会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的赞扬。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自卑的感受。

    二、自我评价太低。

    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难,往往容易转而责备自己。

    三、回避竞争、竞赛。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四、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五、过于敏感多疑。

    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别人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还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心理,对别人的批评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如大哭大闹,极度消沉等。甚至会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六、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七、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八、不良自我暗示。

    自卑感强的孩子,会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把成功归结于运气不错。面对成功时的欢呼会表现得排斥,希望低调害怕下次万一遭遇失败引起别人的嘲笑。

    九、语言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十、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

    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诸如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孩子自卑怎么引导?

    一、学会鼓励。

    鼓励是促使孩子前进的催化剂。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自卑,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鼓励,没有父母从旁指导。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最亲近的人了,如果就连这两个最亲近的人,都贬低孩子的话,那孩子的自卑情绪只会更加严重。

    二、让孩子直面失败。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不要去指责孩子,要给予他希望和动力,帮助孩子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告诉孩子,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三、降低追求。

    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四、发挥长处。

    人有长处和短处,有优势和劣势,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扬长避短,取其所长,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善于挖掘孩子的长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五、少去干涉。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2022-11-04 00:34查看全文
  • 孩子自理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当前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对孩子的溺爱、娇惯的家庭为数众多,因而使得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不过还是有家庭培养自己的孩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的,那么这样的孩子都会有哪些体现呢?

    孩子自理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1、孩子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孩子认定的东西和事情能够自己想办法,独立的去完成或者是得到。

    2、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控制关系,孩子们的想法和愿望被征求和考虑。

    3、孩子在父母的支持和指导下,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不是完全的听从父母的意见。

    4、有困难先自己解决,动手动脑。并不是一味的依赖父母,在实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会寻求他人的帮助。

    5、习惯一个人做一些事情(出门逛街,吃饭,旅游,完成复习,找到工作,奖励自己)。

    6、心理上不为他人而活,不为获得他人认同感而活。而是为了自己价值的体现而活。

    7、学会拒绝,简单明了,没有负罪感。不会因为其他的因素造成影响。

    2022-10-12 19:29查看全文
  • 男孩子自卑的表现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家长应该常常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绪当中。若发现孩子有自卑的性格心理,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尽早帮助其克服和纠正,以免孩子日后形成自卑性格,影响一生。

    男孩子自卑的表现?

    一、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不少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但是有些学生则会尽可能的低下头怕老师看到自己提问,即便是自己内心有想法有很好的答案,但是出于对自己的不自信,甚至怕自己说的不好,会不敢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对别人的话比较敏感。

    一个孩子若是自卑,对别人的话都会很敏感,比如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在别人拒绝自己的要求,比如借个东西的时候,都会感觉对方是在排斥自己。

    三、总喜欢挑别人毛病。

    有些孩子会喜欢对别人品头论足,无端的批评指责他人,其实这也是自卑的表现。因为自卑的孩子缺乏内在的安全感,所以他要在外在形成一种“保护机制”,这就需要他去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别人的伤害。

    四、不敢尝试新鲜事物。

    对于新鲜的事物,自信洒脱的孩子会很勇敢的去尝试,因为他们不害怕失败,更不害怕被比较。而自卑的孩子,则会畏惧新鲜事物,不敢去尝试,因为一旦失败,就会觉得被人笑话、被人比较。

    五、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六、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男孩子自卑家长怎么教育?

    1、接纳孩子的一切。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道路,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和缺点。作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没有哪个孩子是完美的,自己的孩子或许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弱一些,但很可能在其他方面有优点,父母不要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好坏,真正需要做的,是完整的、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一切,孩子的身高、长相,孩子的性格、习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运动能力,只有你无条件的、充满关爱的接纳了孩子,孩子能够体会到你的包容,才有可能放下内心的自卑,毫无顾忌的将最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

    2、积极的肯定孩子的行为。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对孩子说出“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你好厉害”这样的评价语言,给孩子造成一种模糊的认知,但是在孩子稍大之后,达不到家长的预期的时候,又喜欢打击、讽刺孩子的行为,就好比先把孩子捧上了天又摔到了地上,这样的做法很不可取。家长需要识别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是指的赞赏、鼓励的,进行针对性的肯定,比如说“你今天按时写完作业了,时间控制的很棒”、“你今天主动倒垃圾了,能够帮爸爸妈妈干活,妈妈很开心”,对具体行为的肯定和赞赏,有助于孩子了解,哪些做法是正确的、被激励的,更有助于自信心和行为标准的确立。

    3、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孩子是有独立意识和想法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的意识和意愿会越来越强烈,作为父母,一定要放下“孩子年纪还小”、“孩子不懂事”、“帮孩子拿主意是为了孩子好”的想法,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只要在不违反道德、行为、法律准则和家庭公约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务做出决定和取舍,只有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到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才能够帮助孩子逐步的走出自卑的困境。

    4、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很多孩子的自卑,源于“我不会”、“我不敢”,而这背后的根源往往是因为家长的干预太多、帮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孩子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来训练自己的能力。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放手,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必要的指导,让孩子有兴趣、有意愿、有信心来独自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反复的训练,能够极大地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自信心。

    5、创造机会让孩子赢。

    孩子有自卑的心理,往往是因为经历的失败多了,失去了对胜利、“赢”的渴望和信心,这种时候,家长需要挖掘孩子的潜能、特长,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赢的感觉,赢的多了,孩子意识到“我”是有能力的、“我”是可以做到很多事情的,这样做,更有助于激发起孩子的斗志和激情。

    6、在做家务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小孩子一般把家务当游戏,而且具有真实感和实用价值的家务却比玩玩具快乐得多。做家务的过程会让孩子感觉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成为阳光、有生命活力、自信的孩子。

    7、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旅行。

    自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封闭自己,不参加社会活动,不爱运动。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尽量创造条件带着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踢球、跑步、骑行,跟朋友们郊游,一家人亲子旅行,通过这样的活动,打开孩子的心扉,放松孩子紧绷、克制的情绪。

    2022-10-08 19:33查看全文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