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匿名 2022-10-11 17:55 254次浏览

我的孩子今年六岁,还在上幼儿园,他现在还不太懂事,所有事情在家使我们大人帮他做,在学校是老师帮他解决,所以,他整天都是只顾着吃喝玩乐,对其他的一切都不操心,连他在学校想上厕所都不会,昨天还拉了一裤子,老师忙,也没有及时处理,还是原样带回家,我帮他清洗了一下。孩子长大了,也该学会生活自理了,作为家长,我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精选回答

生活能自理的孩子就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虽只有米粒大小,也能冲破深厚的土壤,成长为参天大树。而生活不会自理的孩子,如果再没有家长的教导,那长大也会成为一个“巨婴”,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什么任务也完成不了,到哪都会被人嫌弃和讨厌。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在生活中家长们都很关心疼爱孩子,也要尝试着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比如说爸爸下班回家非常的累,这时可以躺在床上对孩子说自己好累让孩子帮着你按摩下,孩子再帮你按摩的时候你要很高兴的感谢,这样孩子尝试到了关心他人的快乐就会继续下去。这样会使孩子逐渐的学会关心他人,可以开始自己做事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习惯了让爸爸妈妈帮忙,有时候很简单的事情都要家长帮忙,这样下去会让孩子永远也独立不了。家长们可以让一些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自己来做,比如孩子穿衣服的时候袜子掉在地上了,非得要爸爸妈妈帮忙捡起来,其实自己是可以办到的,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样就会让孩子懂得自己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慢慢的独立起来,不会什么事情都要让别人帮忙了。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孩子拥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好处:

1、对于培养他的独立意识有帮助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同样也是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孩子完成一件以一件事情,慢慢才能培养孩子的儿童意识,对于以后孩子的发展有好处。

2、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让他更快地融入一个集体中。最开始接触到就是幼儿园的生活,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要教会他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等等。

3、对于孩子自立有帮助

孩子学着自己完成一件事,慢慢地就学会了自立。同时孩子也会养成独立的性格,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有帮助。

4、可以锻炼孩子肌肉群与动作的协调性

动作教育是孩子必需学习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责任感与良手的生活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学习自己完成某一个动作,通常这些动作可以让身体的协调性增强。

麦穗宝贝 2022-10-11 19:02

相似问题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确实要从小培养,刚开始,我们可以慢慢来,教给孩子最基础的生活自理办法,比如怎样自己吃饭,怎样自己整理东西,怎样和人相处等等,等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之后,在加强对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给孩子自理的机会

    孩子长大就会有“自我”意识,很多时候如果家长帮他做了他自己想做的事,他还会和你闹起来。孩子可能刚开始不会做复杂的事情,比如孩子不会自己刷牙,可以让他们先从挤牙膏开始。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孩子刚开始不会穿衣服,就先让他们从穿袜子开始,从系扣子开始。很多孩子还会逐渐的有自己的主观选择意识,在原则之内,家长要支持孩子的想法,保护他们的主观意识。

    2、学会独立进食

    独立进食是孩子要完成的第一项重要技能。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能力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充分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认知。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进餐环境,并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吃饭,不管他吃得怎么样,都要给予赞赏。在合适的机会,教会孩子使用勺子和筷子,为孩子准备丰富的食物,让他有充分的进餐兴趣。

    3、自己收拾归纳东西

    有的孩子在玩过玩具之后随意丢弃,这样很可能让他下次再想玩的时候找不到,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收纳东西。首先给孩子的玩具、书本等规定好放置的位置,每次孩子用过之后要整理好、放回去,这样不仅能让房间看起来更加干净整洁,孩子再次用到的时候也方便找到。

    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表现:

    1、抗压能力差

    有许多孩子之所以抗压能力差,就是因为他们的自理能力比较差。总是没有办法把眼前的事情全部解决,也正是因为如此,孩子渐渐的不敢去,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难。一旦眼前充满了困难的时候,那么孩子第一个选择的方式就是逃避,毕竟对于现如今的孩子来说,这些困难实在是太让他们苦恼了。

    2、不自信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自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他们不自信。他们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是没有办法解决任何问题的,所以说每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们都在想着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抗压能力差和不自信是平行的,一般抗压能力差的孩子都会不自信。

    3、喜欢依赖别人

    一个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喜欢仰仗着别人,也就是依赖比较强。在家里的时候,他们会把爸爸妈妈当做是自己身后的那棵大树。在外面的时候,他们也多半会委曲求全,听从别人的看法,完全活不出自己的模样。

    2022-10-11 19:07查看全文
  • 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喜欢和大人在一起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孩子不断的长大,干什么事情都表现的非常依赖父母,这是父母们朋友们就要提高警惕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先从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做起,再培养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可放松。

    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家长不要动手帮助孩子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亲自动手帮助孩子,如果家长看到孩子整理的物品并不理想,就主动帮他去归纳,就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性格,这也就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初衷。

    二、家长请学会“鼓励”

    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初次做一项任务时,即使完成得非常糟糕,家长也应该对其进行表扬,看到孩子进步的一面,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做好家长,此时,只需在旁边指导孩子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即可。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典范,不能一边要求着孩子,另一边放松着自己,这样的双重标准会让孩子变得非常有情绪。

    四、培养最好趁早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越早开展越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做这样的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打下一定基础,就会越来越难以开展。

    五、请学会畏难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表现出“畏难”的样子,装做不能完成的样子,其实这就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帮帮助家长完成了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是非常自豪的。

    六、反复练习

    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得到提高,那么就一定要反复地练习,因为熟才能生巧,如果今天学会了明天就不练了,那实质上还是不会。

    七、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自理能力迅速提高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难,家长们可以安排一个进度表,来慢慢增多孩子的任务。

    2022-11-03 23:26查看全文
  •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父母都比较喜欢惯着孩子,最后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独立做事的能力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

    有些时候父母不用总是担心孩子做事会出现失误,然后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不好这件事情变得没有什么信心。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父母应该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自己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孩子,这样不但可以鼓励到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做事的那份快乐。

    二、多鼓励孩子

    家长事事都带着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多鼓励孩子,多跟她说“你可以的”,鼓励孩子自己处理事情,不要总是依赖他人,时间久了,孩子就能学会自己承担责任了。

    三、教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就算是再小也会有自己的看法,让孩子多听大人之间的对话,了解大人的思想,提前给孩子培养精神上的独立。每天找一个时间,和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询问一下今天又在学校里发生过什么事情,问问他对某件事的意见,耐心倾听他的回答。

    四、避免恐吓孩子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话,往往会心急如焚,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很多家长会选择恐吓的方式,希望孩子乖乖屈服。或许家长的这种做法没有错,但是恐吓的方式则往往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五、拒绝毫无理由的迁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做一个“不完美的妈妈”,放手让娃自我成长。家长必须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自己出去要带的日用品,自己要背的小书包,家长可以在事后给孩子做一些总结。通过不断的积累,孩子也能获得生活的经验,自己也能够更加的独立。

    2022-11-03 22:55查看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每位父母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完成,但是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让孩子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才是爱他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及时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哪怕孩子做的不够好,也要鼓励孩子继续加油,独立完成。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体会自己做好的成就感,久而久之,自然就能够很好的自理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父母要端正认识

    父母要充分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让孩子及早学会独立,切不可等到孩子长大后才发现培养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

    2、使孩子树立生活自理意识

    孩子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从行动上主动地配合父母的培养,也会使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时不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效果

    3、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当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时,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时,对他树立自信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4、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5、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6、给孩子提供独立锻炼的机会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对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使他在种种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对孩子过于溺爱

    这种情况多出现于独生子女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宝宝,所以全家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宝宝身上,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渐渐的就养成了孩子过于依赖大人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不能妥善照顾好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

    2、家长没有教孩子生活技能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认为孩子还小,而没有交给他必要的生活技能,这样等孩子长大之后,也容易出现自理能力差的问题。

    3、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的年龄小,在进行自理时不懂得一些方法和技巧,遇到困难时,成人也常常直接帮忙解决,孩子缺少反复尝试和探索的机会,从而造成孩子一直没有自理能力。

    2022-09-26 13:16查看全文
  •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从小成长到大,一定会经历特别多的挫折和磨难,家长不可能一直替孩子解决,所以,家长是有必要提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遇到任何问题,不是依赖父母,而是自己可以面对并解决,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加分项”。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放手让孩子自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建立成长仪式,让孩子有成长的意识

    父母可以给孩子制造一次成长仪式,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了。与此同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徽章作为成长的象征,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感与责任感。

    2、给孩子自主规划的时间

    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的时间,并告诉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想做什么做什么,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可以。父母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或者告诉他们必须做什么,在行动能力上,孩子是思想的自由者和行动者。在一定条件下,活动空间的自由会激发孩子的自主思考意识,从而锻炼他的行动能力以及思维自主能力,提高他的自信心。

    3、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

    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之后,应当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独立去完成。作为家长,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监督,适当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定期检查。家长切忌对孩子大包大揽,发现孩子自理能力有进步时,应进行及时表扬,这样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4、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要求孩子做到:

    (1)、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2)、防触电、防溺水、不玩火,不做危险游戏。

    (3)、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礼物,不跟陌生人走。

    (4)、 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家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5)、 掌握基本的紧急情况的自救、求救方式。

    (6)、 知道常用的电话号码:110,119,120,知道什么时候打哪个电话。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益处:

    1、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求知欲旺盛

    一位小学老师和我说,以她从教20余年的经验看,从小就具备自理能力的孩子,往往求知欲比较旺盛,他们善于观察和探索,在学习上也能持之以恒。很多家长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其实这是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总结规律,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即便是成绩尚佳,也会缺乏创新性。

    2、学会生活自理,孩子动手能力极佳

    很多孩子被父母宠坏而失去“自己动手做”的能力,这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遗憾”。手和脑的关联性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意识到,孩子手指的动作越丰富灵活,越能刺激他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联结,孩子会越来越聪明。

    3、懂得生活自理的娃,社会适应能力更好

    人终究是要融入社会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是一方地基,只有地基稳固了,才能在社会交往中,独立生活中游刃有余。

    2022-10-05 10:59查看全文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