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要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的孩子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和自己性格的影响,变得自卑。自卑心理的本质是人在潜意识里的自我否定,加上自我认识不足,不知不觉就表现出软弱、退缩、消极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
如何让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
一、给孩子更多的爱。
父母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自信。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在生活上多关心和照顾孩子,出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
二、鼓励孩子打开心扉,多交朋友。
自卑的孩子性格往往性格比较内向,喜欢把自己孤立和封闭起来,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时间一长,就成了社交障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允许孩子有更多时间与他人交流,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找到积极乐观的的朋友进行沟通,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沟通中学会沟通。
三、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自卑的孩子往往意志比较薄弱,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遭遇挫折和失败后容易泄气,总是不敢尝试一切事情。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力,要让孩子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失败成为激励孩子成功的动力。
四、不作比较。
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正确的做法是,拿孩子跟以前比,只要这段时间有进步,就应该为他高兴。
五、挖掘“例外”。
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时,比如害怕当众演讲,家长可以找出“例外”,把他某次演讲不紧张还得到很多人赞扬的场景重温一遍,用“例外”让孩子看见自己并非那么糟糕,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你当时怎么做到的?”逐渐使其克服心理障碍。
六、改变孩子的形象。
很多孩子自卑是受外在形象影响,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好看。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个人形象,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精神,更加整洁、大方。这样孩子们也会越来越自信。
七、更新理念。
孩子是一个具有N个侧面的“立体人”,不能总拿成绩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他们的成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学习上,家长要多给孩子正面鼓励,民主宽松的氛围有利于给孩子的自信心加分,父母不妨在学业上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成绩落后时一起商量解决,而不是挖苦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