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有不自信的时候,或许是由于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也可能是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对于周围的事情,总是存在自卑的感觉和态度。很多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出自卑,他们不敢轻易的尝试,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某件事情,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把事情做成功的。为了解决孩子的自卑,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希望改善孩子的性格,但是往往并没有多大效果,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变得更加自卑。
十二岁孩子自卑怎么办?
一、要多和孩子沟通。
等孩子每天放学后或睡觉前,和孩子一起聊聊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趣的或不愉快的事,让孩子聊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遇到不开心的事,和孩子一起想想解决办法,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事都会和家长分享,找家长倾诉。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大有益处的。
二、多说肯定、鼓励孩子的话。
是孩子,就都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对家长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爱的人对自己的认可,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并且会因为“镜中我效应”慢慢的变成很好的自己。
三、遇事多让孩子自己做主。
试着让孩子做主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灌输一种主人翁意识,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并且试着让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做主,比如自己每天穿的衣服、鞋子、家庭晚餐的菜单,出去旅行时自己要带的东西等等。
四、教孩子转移注意力。
告诉孩子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要老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会淡化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力和紧张情绪。
五、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父母应指导孩子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树立自信。让孩子不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发现优点,并且对自己的弱项和失败持理智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把它们看得过于严重。
六、走出去给孩子自信。
社会是一个锻炼人的大课堂,多让孩子走出去,和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和自信,使他们更好的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客人来访也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让孩子一起帮忙招呼客人,问声好、让个座、倒杯水等,在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十二岁孩子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一、漠不关心。
为了减少自我否定的痛苦,有的孩子会进行话题转移。当遇到一个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时,他会用“我不要”来代替“我不行”,这样他就可以在心理给自己留一个可以强大的空间:我得不到是因为我不喜欢,如果我做了我就能得到了。
二、过分敏感。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被关注的,但自卑的孩子并不能幸福的享受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信息,所以心中总是在想:他和别人说话是不是在讨论我?他们是不是在笑话我,我是不是哪里没做好?
三、喜欢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
自信的孩子善于分析,他们可以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也可以勇敢的提出你的问题。但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却十分喜欢把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一旦遇到事情,就会产生自责的心态,即使这件事情不是自己的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