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性格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积极向上,而有的孩子懒惰不堪。咱就来说说懒散这一性格,懒散是一种不良习性,很多孩子对父母都有依赖性,当依赖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就成了懒惰,父母要适时控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及时改变孩子懒散的状态,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怎么改变孩子懒散状态?
1、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家长要在平时对孩子的生活照顾中选择放手。不要对孩子进行控制,过多的干涉。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同时,以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给他们自己去安排生活的权利。
2、家长鼓励孩子要多动手
很多的家长在听到孩子抱怨后就处于疼爱的心理,帮助孩子完成,但是殊不知这样恰恰是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或者用激将法让孩子多动手去做自己的事情,慢慢就会好起来。
3、制定一系列的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些规则,引导孩子自觉去遵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什么时间上床睡觉,什么时间吃饭。这样便会大大减少孩子生活懒散,性格懒散形成的可能性。
4、引导孩子去承担责任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上,多去找自己的原因,勇于承认错误,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做出改变。这样孩子学习这件事情的动力就会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会随之增长。
5、以兴趣为基础
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跑步锻炼,结果却让他更加讨厌运动,因为他可能并不喜欢跑步。所以家长如果想改善孩子懒惰的特点,最好能从他自身兴趣出发,以免产生抵触情绪,令他更加懒惰。
6、家长以身作则
想让孩子改善懒惰的特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家长以身作则,尤其是幼儿,非常喜欢模仿爸妈的习惯,如果看到自己孩子喜欢翘着脚看电视,别怀疑,应该就是从家人那里学来的。但如果爸妈能长期保持看书学习和运动的习惯,迟早可以给孩子带来良好习惯的影响。
孩子形成懒散状态的原因:
1、父母太过于去干涉
家长总是以自己的能力标准去鞭策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孩子往往都可以做到,而且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殊不知,其实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发展能力需要循序渐进。但家长总是急于求成,对孩子过度干涉,把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抗拒学习,变得越来越懒惰。
2、被父母的懒惰传染
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尤其对于家长的行为举止,都看在眼里学在手里。有些家长回到家总是很随意地做自己,鞋子随便放,包随便丢,吃完饭的碗筷也不会及时去清洗。孩子看到之后就会有样学样,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生活状态,从而变得越来越懒,对自己仪容仪表也不会重视。
3、父母总是打击孩子
有些父母总是有意无意打击孩子的信心,这些行为在家长眼中是平常的言语,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把它们放在心上,并无形中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从而形成懒散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