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很多的家长都喜欢打击式教育,就是无论孩子做得多好,都不会表扬,就是批评,希望孩子不骄不躁,继续努力。殊不知,长时间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会渐渐的失去信心,变得内向!内向的孩子,不喜欢与人发生冲突,在面对意见分歧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委曲求全,息事宁人的方式来寻求安稳,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孩子容易受到欺负,慢慢地丧失自信和自尊。
对内向的孩子怎么教育?
1、鼓励孩子走出去。
父母的鼓励才是推动孩子逃出内向“魔爪”的动力,对于内向的孩子,父母就要多多的鼓励,鼓励孩子勇敢的走出去,让孩子勇敢的面对陌生的世界,大胆的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的性格活泼起来,塑造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生活的更开心。
2、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内向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家长要学着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3、主动与孩子交流。
孩子性格内向,一般都是因为平时说话少,特别是与父母说话的机会少,这就需要父母做到与孩子多交流,多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引导孩子多说话,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不拿孩子与他人做比较。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认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让孩子有危机意识。可是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卑封闭,因此家长要承认孩子之间有差异,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做更好的自己,让孩子获得积极、肯定的评价。
5、给孩子做示范。
家长要以身作则,多与他人沟通,孩子也会照着去做。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非常的大。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6、尊重孩子的意见。
我们做父母的经常是强迫性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一切,往往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会对孩子造成不自信,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也会给以后的交流上带来很多的被动。
7、给孩子安全感。
很多孩子之所以内向,很大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怕被小朋友拒绝。父母多给予孩子安全感,多抽时间陪孩一起玩耍,多增加亲子时间,增加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