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于是拼命努力在外打拼,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条件、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觉得无比欣慰和自豪,所有辛劳都因孩子的快乐而变得值得。但是有时候往往是家长给的越多孩子越不懂得感恩,他们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因此想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要让孩子适当吃一些苦,不吃过苦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真正的成长的。
怎样教育不懂感恩的孩子?
一、父母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
二、利用节日或仪式表达感恩。
父母还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比如教师节,制作贺卡,感谢师恩。父亲节、母亲节,引导孩子说几句暖心的话表达感谢,让孩子在“仪式感”中体会感恩。可能一次两次节日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次数多了,孩子小小的心里就会种下感恩的种子,并贯之到日常生活中,如果啥也不做,孩子可能“恩”在哪都不知道。
三、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艰辛。
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当然的。
四、点滴小事大作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好品格和好习惯乃至大作为是需要很多小事的培养做基础的,家长需要在细微处着手,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通过对小事的认真对待,孩子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待的重要性,并能主动付出和帮助、懂得知恩图报。
五、鼓励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应当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例如:帮妈妈洗碗、叠被子、扫地等等。这些家务活不要什么都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比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外面玩,但是孩子不能做自己没做完的事情就不要做,让孩子自己去做。对于孩子完成的事情要积极表扬。父母要鼓励孩子能完成自己应尽到的责任。
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家长帮忙做一些事情,如洗碗、扫地、拖地、擦桌子等等,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孩子能够做好,就应该表扬和鼓励,如果做不好的话,家长可以帮着改正。如洗碗、擦桌子、洗衣服等。这些事情不仅能培养孩子懂得帮父母干家务活,也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这样,更能让他明白自己也有责任有义务照顾好我们。
七、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有些家庭由于父母的溺爱,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蛮不讲理、霸道的坏毛病,在家俨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气派。父母不停地给孩子爱,日子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思想也渐渐被固定,自然也就那一感谢父母对他所做的一切,切忌不要对孩子过分宠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