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自信,但生活中总会有些事情与自己的想法相反,比如说孩子胆小怕生?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孩子有这样的表现说明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想要让孩子变得胆大自信起来,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
孩子胆小懦弱不自信怎么办?
1、不要犹豫,尽快引导。
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胆小不自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长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进行教育干预,这样的家长缺乏敏感性。其实,如果不对孩子的胆小性格加以教育,发展下去,胆小的性格就会演变成回避型人格。这种人格,因害怕与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狭小圈子,而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长此以往,这种人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能力发展滞缓、性格内向、回避,是心理没有健康发展的标志。所以,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要加以警惕,进行及时的教育。
2、给孩子创造和别人交流的机会。
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家长不善于与别人沟通,一直和孩子呆在家中,就会地限制孩子的社交能力。因此,我们要多带孩子去户外参加一些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接触更多的人,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当孩子交到一些朋友时,就会逐渐懂得怎么社交,慢慢地就会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变得勇敢。
3、少去干涉。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4、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培养特长。
越是逼孩子外向、大胆,反而越是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不接纳和否定。父母应学会用更智慧的方法、巧妙引导孩子。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论是唱歌、画画、跳舞、玩乐高,给孩子深入学习和钻研的机会。有了一项兴趣爱好,并发展成特长,孩子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这样的孩子,会慢慢拥有与人交往、对外体验和探索的勇气,不再胆怯自卑。
5、聚集成功。
家长要重点关注孩子以往成功的经历,从其生活、学习、交友、竞赛等成功的事例中提炼出积极因素,给孩子打气,有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6、让孩子学会独立。
如果父母总是帮孩子处理、解决问题,孩子就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也就不能体会独立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因此有时候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引导孩子如何去做,才能在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同时,也培养着孩子的自信心。
7、保持耐心和关怀。
在此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家长缺乏耐心。当别家孩子又唱又跳,不少家长难免恨铁不成钢。“没出息的东西,见不得人……”之类的话便脱口而出。也许家长很快能恢复理性,认识到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可对孩子来说,所造成的伤害又岂是家长几句宽慰的话能轻易抚平?
